Sunday, November 1, 2015

所以,請你別用宗教來挾持我對你的人格批判。

在懂事以前,我對於宗教兩個字的詮釋是非常漂亮的。大概是……只要有信仰的人,大多都不壞;只要有信仰的人,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心靈救贖;只要有信仰的人,心生向上向善,成為更好的人。

     懂事了一點,覺得宗教就只是個心靈救贖,不應涉及膜拜、迷信和盲從。為什麼?如果這種心靈的慰藉必須依靠以上三種形式去租借,也就過大程度顯得我們的渺小以及卑微。反而,我更覺得信徒與神明的關係更像是一種交流,引入正道的歸宿。你與老師或前輩的交流頂多是尊重,總不會用膜拜偶像的態度吧?
幾年前看《Life Of Pi》的時候,因為爸爸對他的一句話,影響甚深。

“If you believe in anything, then you are believing nothing.”

     因為這一句話,打開了我對宗教產生興趣的潘多拉盒子。然後網絡的氾濫,我成功看到很多對於宗教與社會的文章和部落格。因為很多的社會關係,再加上馬來西亞的多元社會,讓我對宗教兩個字擁有更深和更特別的詮釋。

     馬來西亞太多刻板印象,不管你是不是馬來西亞人,都會被種種的現象被歸納。比如說,宗教種族混為一談。久而久之,我們把種族的劣根性和他們所信奉的宗教掛鉤,利用宗教去歸納一個種族的行為。明明是馬來人的劣根性,卻以其穆斯林的身份遭到譴責。

     有時候,我們都膚淺地認為,一個信徒或族人是其個體的縮影。善於批判的我們,更善於歸納,利用自己看到的一些蛛絲馬跡去作畫,一個信徒的人格也許有問題,但最根究底,怪罪於其宗教教育到底有沒有根屬性?又或者是,宗教地下必定都是向善向上的人?

     然而我最看不起的,是把宗教或神明擺在嘴巴的人。我相信信仰,我當然也支持擁有信仰。但是擁抱信仰和只把信仰或在嘴上的人,差別真的非常大。你的言行舉止可能貼切於宗教信仰,所謂的禮拜和念經都有一一履行,而非常遺憾的,你可能只把行為活在你的生命裡。好比說,你從不檢討自己有沒有地方需要改進;或是不願意改掉自己的習慣,讓你的宗教教義引領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。口中對別人對社會對朋友的抱怨越來越多,心中的魔鬼越來越狂妄,可是現實中的你卻沒有因為你的宗教而得到靈魂救贖。偏偏在這時,你卻依然宗教化你個人的言行舉止。

為什麼這篇文章要用挾持這兩個字?

     我時常被批評是個非常種族主義的人,而其實我也不會太過於否認這一點,但必須講清楚的是,我所歧視的那一類人,絕大多是由某種組的某性別所組成。

憤世嫉俗的人不會選擇性討厭誰,因為他們誰都討厭。

     所以每當我在做現實批判,總會有人認為我因為他們的宗教信仰從而批判他們的人格。我也曾直接在一個朋友面批評他的不是,反而被對方回嘴說我不是一個擁有強烈信仰的人,所以我會這樣這樣那樣那樣。拜託,你口中的宗教從沒活在心裡,我所看不過眼的事,也與你的宗教沒關係。


所以,請你別用宗教來挾持我對你的人格批判。